澤州黃小米,屬地方名優(yōu)品種。該品種色澤金黃、顆粒圓滿、晶瑩明亮、營養(yǎng)豐富、味道香甜可口。
澤州縣高都鎮(zhèn)位于山西省東南部,晉城市東北部,距市區(qū)20公里,東與陵川縣接壤;西與巴公鎮(zhèn)毗鄰;南與金村鎮(zhèn)相連;北與北義城鎮(zhèn)為伴??偯娣e120平方公里。澤州黃小米的地域范圍澤州縣高都鎮(zhèn)的大興、北上礦、大路、善獲、豐頭、麻峪、嶺上等60個行政村。
自然地理位置坐標為北緯35o 32'~35o 37',東經112o 53'~113o 24'。
外在感官特征:澤州黃小米,屬地方名優(yōu)品種。該品種色澤金黃、顆粒圓滿、晶瑩明亮、營養(yǎng)豐富、味道香甜可口。
內在品質指標:澤州黃小米營養(yǎng)豐富,蛋白質9.0%-11.3%,脂肪2.0%-3.2%,直鏈淀粉18%-23%,千粒重2.6g-2.9g,鐵20-21.24mg/kg,鋅和鈣含量也很豐富。小米熬粥后,色澤金黃,湯汁濃稠,具有和胃安眠等功效,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(yǎng)價值的滋補粥品。
澤州黃小米尤其適合做小米燜飯,由于澤州黃小米千粒重較高,顆粒大,做成的小米燜飯質地松散、顆粒晶瑩、色澤金黃、營養(yǎng)豐富、吃著爽口,聞著香甜。是老人、病人、產婦宜用的滋補品。
品種選擇用經生產時間認可的、高產優(yōu)質、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強的并且適合于本產地條件的優(yōu)良品種晉谷21號。
幼苗綠色,單稈,主莖高146~157厘米,主莖節(jié)數(shù)23節(jié),莖粗0.66厘米;單穗重23~24.5克,穗粒重16.7~22.7克,千粒重3~3.6克;單株草重46克,谷草比值1:2.3;穗形棍棒,支穗密度5個/厘米,出谷率70~80%,出米率70~80%,米色金黃發(fā)亮、顆粒圓滿、晶瑩明亮,粳性,細柔光滑,營養(yǎng)豐富、味道香甜可口。
土壤地貌情況:高都鎮(zhèn)地質環(huán)境主要以山區(qū)丘陵為主,地貌呈黃土高原和褶皺山板相間分布,具有山地、丘陵、平川區(qū)等多種地貌類型,構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觀。產品主要種植區(qū)為丘陵地貌,土壤類型為紅粘土,PH>7.5,土壤達到二級標準,各項指標完全符合食品行業(yè)設置標準。
水文情況:丹河古稱源澤水、泫水,是沁河重要支流,晉城市境內第二條大河。丹河發(fā)源于高平市趙莊丹朱嶺,流經晉城市魯村、北義城、高都、金村、柳樹口、南河西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由北向南穿境而過,入河南省后注入沁河。全長121.5公里。
有眾多支流匯入。河床寬約100米,流域面積2949平方公里。 距本項目最近的河流為老南河,老南河屬于丹河小支流,發(fā)源于大興村附近,西南流經10km后于水東橋下游匯入丹河。老南河為季節(jié)性河流,平時無水,雨雪季節(jié)有短暫徑流。本項目主要種植區(qū)地下水資源充沛,無色、無臭、無味。天然水系和優(yōu)質的地下水資源,為澤州黃小米生產及特色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。
氣候情況:澤州黃小米種植區(qū)域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型氣候,四季分明,一般為:春季干旱多風,夏季炎熱多雨,秋季秋高氣爽,冬季寒冷干燥。最高海拔1100米,最低741米。年平均氣溫10℃---11℃,全鎮(zhèn)多年無霜期192.6天,最多為226天,最少為138天,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,占年降水量的60%。
生產控制:谷子種植一般選擇地勢平坦,保水保肥,排水良好,肥力中等的地塊,應進行合理輪作倒茬,以調節(jié)土壤養(yǎng)分,及時恢復地力,減少病蟲草害,避免選擇重茬和迎茬地塊。
在播種前2~3天,選擇晴天中午將谷種均勻攤在地上曬種,播種前1天先用清水去秕籽,再用10%的鹽水溶液浸泡,撈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、草籽等,將下沉飽滿籽實撈出,用清水洗凈,晾干待播。谷子的播種方法有撒播、穴播、條播多種,谷子的播種量應根據(jù)種子質量、播種方法來頂,以一次性保全苗、幼苗分布均勻為原則,一般每畝地用種1斤左右,播種深度以3—5cm左右為宜,播后鎮(zhèn)壓使種子緊貼土壤,以利于種子吸水發(fā)芽。
收獲及產后處理:收獲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,蠟熟末期或完熟期進行收獲。此時谷子下部葉片變黃,上部葉片捎帶綠色或呈黃綠色,籽粒變硬,成熟(斷青)時及時收獲。
收獲要求要做到單收、單運、單脫粒、單儲存,儲存點要清潔、衛(wèi)生、干燥、有防潮、防鼠措施,嚴禁與有毒、有害、有腐蝕性、有異味的其他物質混存,以免影響小米的品質。 產品加工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生產操作。應取得生產許可證,加工人員取得健康證。
澤州黃小米種植總面積為666公頃,正常年景產值一般在5000噸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