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土白絨山羊體質結實,體軀結構緊湊勻稱。頭部輕小,額頂有長毛,頜下有髯,面部清秀;公母羊均有角,角型以倒八字角為主,公羊角粗大,呈現(xiàn)螺旋式向上向兩側伸展,母羊角細小,從角基開始,向上、向后、向外伸展,角體較扁。頸寬厚,頸肩結合良好。胸深背直,四肢端正,蹄質堅實。尾瘦而短,尾尖上翹。
日土白絨山羊體軀主體部位被毛白色為主,具有銀絲光澤。絨細度12~16微米,以13.9微米為主。絨長度≧3.7厘米,彈性好,色澤光亮獨特。?
日土白絨山羊成年公羊剪毛抓絨后平均體重30千克,平均抓絨量400克;成年母羊剪毛抓絨后平均體重25千克,平均抓絨量300克。周歲公羊剪毛絨后平均體重18千克,平均抓絨量250克;周歲母羊剪毛抓絨后平均體重16千克,平均抓絨量200克。
日土白絨山羊保護區(qū)總面積209.11萬公頃,地勢北高南低,草場類型以高山荒漠草場為主,主要牧草有高山針茅、變色錦雞兒、苔草等,植被生長低矮稀疏。人工種植的飼草有披堿草、燕麥草、青稞等,為日土白絨山羊生產提供了充足飼料。
日土白絨山羊保護區(qū)地處德汝河、烏江河流域,擁有較為豐富的徑流、冰雪和地下水資源,有利于日土白絨山羊生產。
日土白絨山羊保護區(qū)平均海拔高度4300~6800米,氣溫較低,無絕對無霜期,相對無霜期90天左右,年平均溫度不到1℃,年最低氣溫為零下36℃,平均年降水量約為150毫米。晝夜溫差大,屬高原亞寒帶干旱氣候區(qū),適宜日土白絨山羊生產。
截至2009年底,日土縣純白絨山羊總數(shù)達到22萬多只,全年生產羊絨67噸,由阿里地區(qū)貿易局統(tǒng)購、統(tǒng)銷。
2010年,日土縣白絨山羊的存欄總數(shù)由2000年的17萬只增長到31萬只,其中優(yōu)質白絨山羊的比重占到當?shù)厣窖蚩倲?shù)的78.5%。日土縣白絨山羊原種場擁有白山羊近800只,個體平均產容量更是高達279.6克,最高個體產絨量750克,絨細度在14微米以內,年山羊絨產量已達73噸。此外,原種場還向外輸出優(yōu)質種羊,截至2011年6月已向西藏全地區(qū)以及國內其他畜牧業(yè)產區(qū)推廣良種羊7000余只。
2018年,日土縣全縣白絨山羊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達到24萬只,每年可向市場供應7至8萬只,一只白絨山羊體重在32至35公斤,全縣每年羊絨產量可達60多噸。
“日土白絨山羊”羊絨產品曾在國家首屆農業(yè)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,在第二屆農業(yè)博覽會上榮獲銀質獎。
2019年1月17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(yè)農村部正式批準對“日土白絨山羊”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世界上約70%的羊絨產自中國,質量上也優(yōu)于其它國家。西藏受特殊自然條件影響,大部分為牧區(qū)。阿里地區(qū)日土縣是以牧為主,兼有農業(yè)的半農半牧地區(qū),是白絨山羊的產地。一直以來,日土縣出產的白山羊絨享譽國際。
20世紀90年代,為保護幾近滅絕的藏羚羊,西藏自治區(qū)各級政府積極尋找藏羚羊絨的替代品。經過畜牧專家的多年尋找,終于在藏羚羊的集中活動地之一、有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之稱的西藏阿里地區(qū)日土縣找到珍貴的白絨山羊,并進行近10年的精心選育,使得日土白絨山羊的羊絨已接近野生藏羚羊絨的細度。
1994年,日土縣白絨山羊原種場成立,致力于白絨山羊的保護與推廣工作。
21世紀以來,日土縣加快推進白絨山羊產業(yè)化進程,打造藏西北最大的白絨山羊種羊和產絨基地,日土白山羊絨在血緣最純、絨細度最細、毛囊密度最大、單絨粗細最均勻四個方面已居世界之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