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道光年間,有一天御膳房的御廚劉師傅,得了道光帝的旨。感情道光帝日理萬機(jī),再加上遇到點煩心事,胃口不佳,想換換口味。太監(jiān)傳旨后,劉師傅可就琢磨開了:如果用現(xiàn)成的鮮竹筍與瘦肉一起熱炒,濃郁的肉香和竹筍清香合為一處,那味道定是錯不了。
但是,主意是有了,但要真做起來還真沒那么容易。不是刀口不對,就是肥瘦肉搭配不合理,炒出的菜沒什么新意。后來。經(jīng)過幾番的試炒試嘗,總結(jié)經(jīng)驗、教訓(xùn),終于掌握了刀口、肥瘦肉搭配和火候的規(guī)律,做成了這道菜。入口綿軟,口感筋道,其味鮮美。
經(jīng)道光皇帝上眼一瞧,上嘴一嘗。那肉切的刀口講究,火候得當(dāng),論色,是清秀悅目;論香。清香撲鼻;論味,是鮮美無比。這道菜吃的道光帝是相當(dāng)?shù)臐M意,并定為清宮的御膳。
關(guān)于這道菜的名字,說法有二。一是這菜重在刀工和火候,所以叫“改刀肉”;第二種說法是道光帝吃過后御賜菜名“改刀肉”。
改刀肉以豬肉和竹筍為主料,切成絲翻炒,邊炒邊加入雞鴨湯、口蘑湯、醬油、紹興酒、香油等。待肉、筍成為金黃色后,澆上汁水,盛入盤中,成品改刀肉,外形猶如一座金字塔,筍絲柔韌,肉絲筋硬,味道鮮美,爽口而不膩人。
改刀肉還有耐貯存的優(yōu)點。冬季裝簍可存放三個月,炎熱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,要吃時加熱即可,其味不變。
原料:豬臀尖肉、水發(fā)蘭片、醬油、味精、口蘑、雞鴨湯、料酒、
醋、香油、大油、蔥、姜、蒜、濕淀粉。
步驟:1、將豬肉片成大薄片,再切火柴粗細(xì)的絲。
2、玉蘭片切成頭細(xì)絲,用開水焯一下。
3、蔥、姜、蒜切細(xì)絲備用。
4、勺內(nèi)加底油,燒至四成熱,放肉絲煸炒,邊炒邊淋入少許油。
5、肉絲水分快干時,放入蔥、姜、蒜及冬筍絲略炒,加入醬油迅速翻炒,成深紅色后,加入口蘑湯和雞鴨湯略煨,加入味精、濕淀粉煸炒,潷出余油,烹料酒和醋,淋香油出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