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任橋牛肉”作為固鎮(zhèn)的知名品牌,可謂家喻戶曉,人人皆知,并享譽大江南北。它主要出自于固鎮(zhèn)縣任橋鎮(zhèn)橋東村,歷史悠久,風(fēng)味獨特。安徽省蚌埠市固鎮(zhèn)縣任橋鎮(zhèn)橋東村歷史悠久,明清時期就設(shè)有馬崗鋪古驛站。該村也是一處回漢混居的村落,早在清朝就有在此回民居住、經(jīng)商。
正宗的固鎮(zhèn)牛肉起源于任橋鎮(zhèn)橋東村,這是一個回民村,村民世代以殺牛、賣牛肉為生。橋東村的回民按照伊斯蘭民族習(xí)慣,都擅長牛羊屠宰,主要牛肉為主。在耕種土地的同時,殺牛也成了橋東人的主要生計,任橋車站稱任橋,橋東則被稱為“老任橋”,同此,由他們宰殺出的牛肉也就被稱之為“老任橋牛肉”了。
老任橋殺的牛不注水,肉質(zhì)結(jié)實,不及開市就被搶購一空。從這里走出來的人開的牛肉館,因制法豐富、風(fēng)味獨特,早已成為有口皆碑的“牛肉宴”。
“老任橋牛肉”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,是與其精工制作、味道鮮美分不開的。“老任橋牛肉”不僅僅指的是單純的肉,它包括牛身上的各種器官和部位。從頭到尾,由外而內(nèi):如牛臉、牛腦、牛舌、牛耳、牛排、牛肝、牛心、牛黃管、牛肚繃、牛肚、牛百葉、牛腸、牛鞭、牛球、牛傘、牛尾、牛蹄筋等等。在烹制上亦很有講究,如牛肚繃宜清燉,牛犍肉宜醬鹵、牛鞭宜熬湯,牛百葉宜紅燒等等。
1、清燉牛肚繃
牛肚繃即牛胃,在烹制前將牛肚繃切成約3厘米見方的塊狀,在清水中浸泡,待血水泡凈后,撈出用麻油浸拌一段時間后,再放放鍋內(nèi)用中火煮沸后用文火慢煨,在肉塊爛時放入佐料,肉爛后即可食用。
2、清燉牛腩
上好的肥嫩牛腩以清水浸泡,至純白無血,用麻油搓揉讓香味滲入并使之滑嫩爽口。入鍋煮熟敷以作料,大姜大蔥同時入湯,小火慢燉,直到軟而不爛,色白如玉。起鍋后湯色明亮,蔥姜香料麻油漂游于湯盆之上,塊快牛腩宛如羊脂白玉靜臥溫泉。香氣隨熱氣翻騰,湯鮮肉美,尚未入口已知人間美味到了。
3、燉牛膝蓋
牛膝蓋連骨帶肉,如燉牛腩一樣如法烹制,烹后肉色純白,狀大如瓜,肉嫩如棉,滑嫩如膏,人手一捧,入口即化。作料融于肉中,只知味美,不知何為。精工巧技,令人贊嘆。
4、牛頭宴
最可圈可點的當(dāng)數(shù)牛頭宴,這可是牛肉宴里的當(dāng)家花旦、牛身烹飪技藝集大成的看家招牌。若貴賓赴宴,須提前安排,先點幾道牛身小菜,冷盤牛肉片、杏鮑炒牛肚、蔥爆牛里脊,溫酒慢飲,到最高興時,身強力壯的服務(wù)員雙手托著大托盤,主角登場了。紅中帶紫,紫中透亮的牛頭上桌了……吃此菜要用小刀徐徐切片,暗紅的面額肉軟中有韌透著勁道、耐嚼耐品,回味悠長持久。牛頭巨大,客人一般食之不盡,所以此菜適宜客多而有閑,多飲幾杯,漫談閑聊,再配幾個素食涼盤以防油膩之感。服務(wù)員也會幫忙切塊,齊齊整整碼在盆里,像一個個生動的符號令人感慨。“牛肉宴”以“?!睘楸?,做法多樣,近年“牛氣沖天”,一舉成為舌尖上的人生盛宴。